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上海长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金山区个人专利注册费用需要多少?
发生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商标撤销,注册商标的撤销是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强制取消已经注册的商标。那么发生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商标撤销?
1、注册商标过程中发生争议。例如:如果在先申请注册的上海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那么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可以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撤销。
2、注册商标以不正当的形式注册。例如:已经注册的商标,如果违反商标法第10、11、12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将会撤销该注册商标,并且其他单位或者也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已经注册的商标,如果违反商标法第13、15、16、31条规定的,那么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是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的。商标评审委员会在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注册商标的裁定后,会以书面形式来通知有关当事人。若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声誉、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占有公共资源、反复抢注等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面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日趋规模化、专业化的形势,商标局通过优化审查分文流程,对典型恶意申请类型及相关案例进行梳理、汇总。
在审查环节,对认定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从严审查,主动予以驳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注册商标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唯一性等特点。企业为了经营所需,自行创立、设计、注册、登记商标,主要是用于区别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的标记,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辨识。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商标权益,往往会投入大量资源去塑造品牌形象、维护商标权益,通过市场竞争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得到品牌溢价收益。然而,有些企业看到知名商标的商业价值,不去学习如何塑造自己的商标,却想走恶意抢注商标的捷径,试图鱼目混珠,扰乱消费者的认知,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由于以前监管部门经验不足,对上海商标注册把关不严,导致恶意抢注商标行为频现,而正牌商标维权则困难重重。现在市场上就存在着恶意抢注商标现象,有些打擦边球,采取与正牌商标近似名字和图标,令人一不留神就上当,还有些则是借助信息不对称打时间差,在国内抢注国外著名商标,甚至于抢注社会名人、明星的名字等。
诸如此类的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均给正牌商标的持有人以及相关明星带来了困扰,亦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蒙骗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导致无法辨识哪个才是正牌商标,以致花了冤枉钱还不知道。因此,无论是为了清理商标注册领域的乱象,还是维护正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利益,都有必要对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数据显示,2017年1至11月全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1万件,涉案金额2.73亿元,罚没金额3.65亿元。可见商标侵权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商标局可以引入大数据信息技术,提高智能化甄别能力,以提升对恶意抢注商标侵权的防范力度。同时,建立全国注册商标数据库,将相关数据与工商部门、司法机构等共享,并向公众开放,实现多部门联手打击、社会共同维护的机制。
在中国《商标法》第24条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续展注册经核准后,予以公告。”
在什么情况下的商标续展会被驳回?
1、未在《商标法》规定时间提出续展申请的
2、申请文件与源文件有差别的。比如图片不一致,或者字体改变。
商标续展申请被驳回怎么办?
商标续展申请被驳回,对商标局驳回续展注册申请不服的,申请人可以在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申请复审,寄送一份《驳回续展复审申请书》至商标评审委员会,同时附送原《商标续展注册申请书》和驳回通知,并缴纳评审费。
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终局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终局决定核准续展注册的,移送商标局办理续展手续。
商标近似,是指相关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相关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商标近似,是指相关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相关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1.判断主体与商品类似的判断主体一样,商标近似与否的判断主体同样是相关公众。在以相关公众为主体进行判断时,要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判断原则根据上述定义以及相关司法实践,判断相关商标是否构成近似,应当以相关公众是否混淆为根本原则。所谓混淆,主要有二种情况,一是完全将两者互认,鱼目混珠;二是认为相关商标可能来源于同一个主体;三是认为相关商标的权利人之间可能存在特定的许可、参股、控制或者监督关系。
3.判断方法
(1)判断相关商标是否近似时,应当采取“隔离对比”的方法。即不能将两个商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应该在分别观察后凭借记忆进行比较。
(2)判断相关商标是否近似,应当在“隔离观察”的前提下,比较两个商标之间最突出、最显著、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部分是否相似。
(3)判断相关商标是否近似,应当对商标进行整体的比对,而不能将商标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就相应的部分进行比对。
(4)判断商标是否近似时,还应当考虑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在购物时,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对其影响很大。
(5)判断商标是否近似时,还应当考虑相关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的关联度。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商标都使用在同一种商品上,其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当然大于两个商标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情况。
上一篇:虹口区个人专利申请的途径有哪些?
最新文章
- 深入解析上海集体注册商标需关注的要点[ 2024-11-17 ]
- 上海集体注册商标需了解的要点概览[ 2024-11-16 ]
- 长宁区集体商标转让的深远影响与策略建议[ 2024-11-15 ]
- 长宁区集体商标转让的具体作用与意义[ 2024-11-14 ]
- 静安区集体商标续展:细节决定成败[ 2024-11-13 ]
- 静安区集体商标续展:关键细节不容忽视[ 202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