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标注册成功后有什么注意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上海长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商标注册成功后有什么注意点

上海商标注册成功后有什么注意点

作者:上海长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1-04-01 08:32:56

一旦您开始使用您的公司名称和商标,您就可以为他们建立普通法商标保护。如果有人在本地侵犯您的商标,这可以帮助您,但如果您扩展您的业务或来自州外的某人开始在互联网上使用您的商标,这可能没有多大用处。为了使您的商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强的保护,您必须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注册。上海商标注册公司成功的商标注册有几个步骤:研究,准确的应用,跟进和定期监控。

以下是您需要采取的保护和维护商标的步骤的概述。1.做你的前期公司如果与其他注册商标存在“混淆可能性”,USPTO将不会注册您的商标。当两个商标相似且用于类似商品或服务时,通常会出现“混淆的可能性”。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申请被拒绝的可能性,您必须在申请联邦商标保护之前进行全面的商标检索。您可以使用USPTO的商标电子搜索系统(或TESS)自行搜索联邦注册商标,也可以聘请等公司为您执行搜索。全面搜索还将包括搜索在州政府注册的商标和具有普通法保护的商标。

2.准备并提交商标申请如果您的商标搜索未显示与未决或注册商标的任何冲突,则下一步是通过USPTO的商标电子申请服务(TEAS)提交商标申请。您需要提供标记本身的“图片”,以及标签或小册子等“标本”,说明您在商家中如何使用标记。您还必须确定您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类型。准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您只对您在申请中列出的商品或服务类型提供商标保护。一旦您的申请完成,您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提交不可退还的申请费,目前每类商品或服务已注册225美元至325美元。

3.及时回应商标异议或反对意见您的商标申请将被分配给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审查律师,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虑,他将对其进行审核并向您发送一封称为“办公室行动”的官方信函。办公室行为并不罕见,重要的是要认真对待他们并做出回应在指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如果您错过截止日期,您的申请将被视为放弃。要回应办公室的行动,您必须解决问题,以使USPTO审查员能够满意。一旦所有问题得到解决,您的商标通知将在官方公报上公布,任何反对商标注册的人都可以提出异议。办公室行动和异议可能会引发复杂的法律和技术问题。由于您可能会拒绝申请,您可能需要获得商标律师的建议。

4.监控您的商标一旦你的商标注册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开始使用注册商标符号,。但是,您保护商标的努力不应该就此结束。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商标,但不强制执行 -这取决于您。保护您的商标的一种方法是监控USPTO申请,并反对任何注册与您的商标相似的商标申请。如果您了解到另一家使用与您的注册商标类似的名称或徽标的公司,则另一种情况是自信。有时,简单的“停止和终止”信件将阻止侵权人,但是,如果这不起作用,您的联邦商标注册使您有权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5.维护您的商标商标注册期限为10年,可续期10年,但您必须在注册后的第5年至第6年之间,注册后第9年至第10年之间以及之后每10年提交一份维护文件。如果您错过截止日期,您的商标注册将被取消。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精心准备的应用程序,您将获得注册商标。并且,一旦您的商标注册,请务必对其进行监控并提交维护文件,以确保您来之不易的商标保护与您的业务一样长。

商标注册中的平行进口是指:第三人在没有得到商标专用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从外国进口相同商标的相同物品的行为。

第一,国内存在一个受到合法保护的商标专用权;

第二,第三人以合法手段从国外进口某一商品,该商品是国内的商标专用权人在外国生产或者销售的;

第三,第二人没有国内商标专用权人的许可;

第四,从国外进口的商品价格具有竞争优势。例如:英国甲公司在中国和泰国核准注册了同一商标,并且分别在中国 和泰国生产、销售同一商品,但是由于原料、劳动力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泰国的该商品价格远远低于中国。中国乙公司注意到该情况后,就从泰国市场合法购买了一批该商品,并进口到中国。甲发现后,向法院起诉乙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但乙认为,进口的商品甲自己生产的,也使用的是同一商标,应适用“权利用尽”,不构成侵权。

我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平行进口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一般认为,如果平行进口会导致消费者发生混淆;或者由于各国采用不同的质量标准而致使商品质量不同,进而影响国内商标专用权人商誉的话,认定构成商标侵权。比如长沙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米其林”商标案,即以进口的轮胎未釆用中国的轮胎质量标准,影响“米其林”商标的声誉,从而认定构成商标侵权。但是,对于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质量等特征完全相同,不会影响商标声誉,同时又出自同一生产者,不会造成消费者误认、混淆的情况,如何认定,目前尚没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出现。

 

版权所有:上海长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